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團結香港基金理事會理事
徐立之教授
「以科學引領創新,以創新推動發展」,是當今世界新時代發展的走向,國家亦將科學創新放在全局發展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深入實施創新推動發展的戰略,有所謂「科技興國,人材強國」的說法,其中包括不斷加快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國家科技創新的效能。

香港青年科學院副院長兼外展委員會主席、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
馬桂宜博士
國家與香港政府都大力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今天,我看到我的學生無論是本科生、碩士生或是博士生,他們的出路更多元化,可以有很多發展,所以我覺得國家和政府對我們做科研和創新科技是一件很鼓舞的事,亦帶給香港很多不同的機遇。

香港研究資助局主席、香港都會大學榮休校長
黃玉山教授
(科學方面)科學是探究大自然的奧秘及發明新的產品,改善人類的生活,科學並不高尚,卻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故科學有其實用價值;而科學也有其精神價值,即科學是實是求事,講實驗,講證明,可以重複驗證,這種精神很重要,這種科學態度影響為人和做事。
(科研方面)以研究經費來看,香港無論在評審的水平、方式,甚至在研究經費總額,都是達到世界水平。……香港在發展創科方面,在學術研究及基礎研究上均具有一定優勢。
香港的優勢在於香港有多所大學在世界上名列前矛,這是由於香港的大學的學術、科學研究做得很好。
政府未來將發展北部都會區及河套科技工業園區,在這「特區中之特區」內物品進出容易,有利做科技研發,相信國家和香港政府的政策均有助配合科研發展。
香港非常獨特,不只經濟發達,有活力,亦有「一國兩制」的支持,只要捉緊「背靠祖國,放眼世界」的機遇,既要與內地大灣區等地加強來往,在外地亦要發揮優勢,將有助推動香港發展。

香港科學院院長、香港科技創新聯盟主席、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研究)、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
盧煜明教授
申請專利並非自私的行為,申請專利除了可以保障自己的成果及知識產權外,在獲得相關利潤後更可回饋社會。
開設公司發展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確保自己研發工作的水平,更能夠推動本地經濟發展。
香港須與大灣區連軌,因香港只有七百五十萬人口,大灣區則有八千多萬人口,從這樣龐大的人口取得的樣本和數據,才能支持一間規模宏大的科研公司。

香港青年科學院院長、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及機械工程系教授
岑浩璋教授
同學必須打好數理基礎、掌握科學原理,以及培養邏輯思維,這都是科創的重要元素;大家亦應重視溝通技巧,因科研工作必須與其他人溝通;並保持對大自然、身邊事物有好奇心,多發問,培養科創精神,亦要多想怎樣利用科學與科技改善人類生活。
對於香港來說,市場和人才都具有「背靠中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應該與內地及世界聯合,希望香港可以好好利用這個獨特角色。
現時香港的科創機遇是前所未有的多,無論在資助上或是支持度上,無論是政府或是市民的推動,科創能力等等,……當這些條件匯聚,便能夠吸引人才來港,長遠又可以吸引一批又一批的人材來港,使得香港發展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