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主席
李恢成
(Hoesung Lee)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分析清晰地表明,未來數十年,全球的碳排放量必須降至零淨值,才可避免全球溫度攀升。
若我們未能實現此目標,無論是生態系統、自然系統、經濟以至人類生計和存活,將無可避免地衰落。我們將失去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我們將需要嚴厲措施去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一切將嚴重影響土地用途、生物多樣性和糧食安全。氣候風險與日俱增,我們將跨過無法逆轉的門檻,造成系統性影響。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是個國際權威氣候科學組織,是由世界氣象組織及聯合國環境署於1988年聯合建立的政府間機構,共有195個成員國,旨在提供關於氣候變化的原因、影響、科學技術、應對措施,以及社會經濟認知狀況,為各國政府在決策上提供科學依據。
摘錄自〈李恢成於2020年倫敦城市週會議的主題演講〉

環保倡議者、美國《時代雜誌》2019年度風雲人物、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瑞典「環保少女」
通貝里
(Greta Thunberg)
你們竟敢裝作一切可以如常,可以透過一些技術方案解決?按現時的碳排量水平,剩餘的碳預算將於八年半後消耗殆盡。今天,不會有任何解決方案或計劃,因為這些數字太過令人不安,你們還未夠成熟去道出真相。你們辜負了我們,年輕人開始認清你們的背叛。未來世代全都會凝視你們,如果你們選擇讓我們失望,我會說,我們永遠不會原諒你們,我們不會放過你們。此時此刻,我們劃清界線。無論你喜歡與否,世界已經甦醒,變化正在來臨。
摘錄自 〈通貝里於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2019 的演講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
《斯特恩報告》撰寫人
尼古拉斯.斯特恩
(Nicholas Stern)
氣候變化的影響分佈不均,最貧窮的國家和人民將最早及最受影響。當影響出現時要扭轉已經是為時已晚,因此我們要往更遠的前方看。氣候變化對發展中國家構成嚴重的威脅,也是消減貧窮的主要障礙。第一,發展中地區處於地理上的劣勢:它們普遍比發達地區溫暖,而它們亦受降雨量多變影響。因此,進一步的暖化會給貧窮國家帶來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利益。第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貧窮的國家,高度依賴對氣候最敏感的經濟行業 ——農業,他們亦面對着醫療服務不足和低質量公共服務的問題。第三,他們的低入息和脆弱性令應對氣候變化的困難增加。
摘錄自 〈斯特恩報告:氣候變化經濟學〉

中國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
解振華
當前全球治理進程的主要任務是落實《巴黎協定》*(The Paris Agreement)。《巴黎協定》及其實施細則堅持了公約確定的基本原則,提出了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2℃以內,並爭取控制在1.5℃以內的長期目標,以及低碳氣候韌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共同願景。《巴黎協定》確立了自下而上由國家自主決定貢獻的行動模式,建立了強化透明度的框架和五年盤點一次持續提高力度的機制,明確了發展中國家的行動與發達國家提供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要相匹配。
*《巴黎協定》是由195個聯合國成員國於2015年12月12日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通過的氣候協議,協議規定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2℃以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不超過1.5℃。
摘錄自〈法治日報:訪中國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解振華〉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
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不只涉及碳排放,它涉及促進創新,關乎食品質素,也與現代交通息息相關。它將為整個歐洲創造新的商業活動和市場。
《歐洲綠色政綱》是我們新的增長策略。這次的策略並不會虛耗,反而能讓我們得到更多,而非付出更多;同時也是一種更具包容性的增長策略。來自歐洲大陸的公司正在進行綠色轉型,把握綠色機遇和商業機會。例如,有些公司將塑料廢物轉化為現代家具;農民正在使用我們的衞星數據來適應氣候變化;而我們終於擁有「歐洲製造」的電動車電池。
*《歐洲綠色政綱》是歐洲聯盟於2019年發布的一系列抵禦全球暖化的政策綱領,旨在促進歐洲聯盟經濟的持續發展,並推出包括50項政策的行動路線圖,如能源稅改及訂立歐洲於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歸零的目標等。
摘錄自〈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關於《歐洲綠色政綱》的討論〉

耶魯大學經濟學斯特林教授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諾德豪斯
(William Nordhaus)
氣候變化的全球性質,為這個議題帶來兩難局面。要減緩氣候變化,國家需要昂貴的投資,以減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但是,投資的回報卻散落在不同的空間和時間。每處地方減排,都會令各地的人受惠,更能造福未來世代,或是更遠的將來。
集中的成本,分散的回報,鼓勵國家在國際氣候協議中「搭便車」,指不必為共同利益付出,便能坐擁回報。就國際氣候變化政策而言,有些國家單純倚賴其他國家減排,而沒有為相應的減排量負責。
摘錄自〈科學與科技期刊,第31 卷,第4 期,夏季 2015〉

前美國副總統
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
紀錄片《絕望真相》*製作人
戈爾
(Al Gore)
我們有能力這樣做。我們每個人都是導致全球暖化出現的原因,但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去改變這狀況。無論購物、用電、以及駕駛汽車,我們每一個選擇,可以使我們的個人碳排放量降至零。解決方案都在我們手中,我們只需要決心去落實它們。世界其他地區都在向前邁進,我們會被遺留下來嗎?
*《絕望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主要講述有關氣候變化及全球暖化的問題。
摘錄自 紀錄片電影〈絕望真相〉
資料來源︰PIE Strategy Ltd
上載日期:2021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