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前國務卿
基辛格
(Henry Kissinger)
中國尋求通過 「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來實現自己的發展計劃,當中國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目標時,中國會比任何一個社會都要強大,人均收入將會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摘自多維新聞網

前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歷史系教授
徐中約
(Immanuel Hsu)
中國共產黨已經從一個革命組織變成了執政的政黨。它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提高民眾生活水平,並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它不再宣揚自己是「無產階級先鋒隊」 ,也不再推崇第三世界的立場,而是渴望將中國提升到第一世界的前列。的確,追求財富、權勢和國際尊敬,已經取代了對馬克思主義烏托邦的理念。
摘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前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歷史系教授
莫里斯.邁斯納
(Maurice Meisner)
鄧小平開創的市場經濟改革時代,產生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經濟成果。自從1978年開始,中國經濟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長,在現代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經濟大國像中國這樣在這麼長的時間能保護如此高速度的經濟發展。中國經濟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裏就翻了兩番—如果中國能繼續保持這樣的經濟發展速度,那麼在新世紀的頭幾十年時間裏,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就會接近美國。
摘自莫里斯. 邁斯纳《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美國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
傅高義
(Ezra. F. Vogel)
在鄧小平時代,中國的學術和研究機構有極大的發展,從而加深了中國對世界的了解。鄧小平在推動中國的全球化過程中,比印度、俄國和巴西這些大國的領導人更有魄力。這個過程在鄧小平時代之後仍在繼續,但是基本的突破在鄧小平退休時已經完成。
摘自傅高義《鄧小平時代》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王紹光
從1978年到2008年,中國GDP年均增長9.9%,大大快於前30年的6.5%。以前被人讚譽有加東亞四小龍都是些小經濟體,其中最大的韓國也不過四千來萬人,相當於中國一個中等規模的省。日本在其高速增長期,人口也只有一億上下,與中國最大的省差不多。作為一個十幾億人口的超大、超複雜經濟體,中國連續30年高速增長,這在人類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是名副其實的奇跡。
摘自王紹光《中國.政道》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名譽教授
鄒至莊
(Gregory C Chow)
一些美國人的腦子裡既定地認為中國共産黨是壞的,然後拒絕接受新的證據來重新評定中國,這是不對的,根本無法客觀地認識中國。中國共產黨面對變幻的世界局勢,已懂得適當調整自己的施政理念和方針。只要觀察一下中國的政策,無論實行市場經濟改革,吸收外資的措施,還是接收西方理念,改進改革體制,容許人民自由流動及放寬言論,都能看到其受歡迎程度。人們應可總結出中國共產黨以及政府官員為了努力將國家現代化,表現出理性、聰敏和務實的態度。如果一味只執念於中國過去以意識形態執政的落後面貌,而忽視她在實踐發展上的力爭最好,那是不妥當的。
摘自鄒至莊《認識中國》

前美國財長
亨利.保爾森
(Henry M Paulson)
今天的中國是「最」之國,擁有全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最大的風力發電基地和最長的跨海大橋。中國生產和使用全世界近一半的煤、水泥、鐵礦石和鋼,消費40%的鋁和銅。據估計,中國在建房屋數很快就會達到全球總數的近一半。40年前,多數美國人根本想像不到美國會欠中國一分錢,現在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其持有的美國國債接近1萬3千億美元。這一切足夠讓人暈眩,或者讓美國人感到不解:世界怎麼快就顛倒了?
摘自亨利.保爾森《與中國打交道—親歷一個新經濟大國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