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公司創始人
比爾. 蓋茨
(Bill Gates)
中國採用何種機制與其他國家合作有着非常靈活開放的態度。中國非常注意聆聽其他國家的需求和發展重點。「一帶一路」倡議目前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我們希望中國能夠參與到幫助東南亞以及一些非洲國家消除瘧疾的工作中。如果這恰好符合「一帶一路」的整體思路,並且中國決定這樣去做,我認為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摘錄自2018年蓋茨基金會年信之比爾‧蓋茨答中國媒體十五問

著名暢銷書《大趨勢》作者
約翰. 奈斯比特
(John Naisbitt)
「一帶一路」倡議應運而生。自從2013年這個倡議首次提出以來,幾經發展完善,已經形成了一個發達的多層面框架體系。幾年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出訪,積極為「一帶一路」這一新的發展引擎和多邊合作平台造勢。事實證明,「一帶一路」是所有參與國家的雙赢選擇。中國正在通過創造一個新的經濟發展框架、投資基礎建設以提升安全的新型軟實力,以及對世界經濟秩序的重新配置和力量的再平衡來重塑全球化。
摘錄自約翰.奈斯比特 《世界大趨勢—一帶一路重塑全球化新格局》

聯合國秘書長
古特雷斯
(Antonio Guterres)
「一帶一路」倡議的優點在於不只是構想,還有一系列具體項目,這些項目在世界許多地方實施中。最重要的是,與基建相關的項目固然可以互聯互通,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可以互聯互通。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有太多衝突、誤解、不同的宗教和文化,這不只是發展物質的項目,還能讓人民互聯互通。不僅為了發展,還有和平。這是「一帶一路」偉大的倡議價值所在,為了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的和平。
摘錄自央視網2017年5月15日

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
阿米納. 穆罕默德
(Amina J. Mohammed)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為全球治理創造新平台的又一個典範。該倡議將亞洲、歐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民和市場連接起來,有助於推動世界和平、繁榮和公平。與此同時,它還應為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新平台。
摘錄自中國日報網2018年4月20日

香港著名國際關係學者
沈旭暉
習近平的外交政策極積極進取,除了「亞投行」一類國際機制建構,也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外交,希望輸出國內剩餘產能的同時,把中國影響力覆蓋亞太各國,成為21世紀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
摘錄自沈旭暉〈2015年十四大國際趨勢回顧與前瞻〉

著名暢銷書《大趨勢》作者
約翰.奈斯比特
(John Naisbitt)
在經濟策略方面,中國和美國似乎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特朗普政府將保護主義作為其政策的核心,而習近平主席則承諾要進一步開放其經濟體系。特朗普政府宣布要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以及重新協商北美自由協定( NAFT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而中國卻選擇對一切國家、國際和地區開放「一帶一路」建設,鼓勵他們參與其中,好讓所有國家都能夠通過共同努力來獲益。因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擴大中國的經濟影響力,還希望所有參與方的經濟影響力都能得到提升。這些做法有助於提升各方對中國的信任,相信它有實力成為這個以全世界最高管理水平運行的、全球化多邊倡議的倡議者。自然,中國會在全球經濟規則制定和運行方式方面擁有更多的發言權。
摘錄自約翰.奈斯比特 《世界大趨勢—一帶一路重塑全球化新格局》